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
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你见过吗?其实这种生物一直就在我们周围,并且还是我们夏天的一个特别大的烦恼。想必聪明的小伙伴已经猜出来啦,我们人类寿命非常长,但也不是最长的,我们来看看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吧。
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1
它们就是蜉蝣,长得像蚊子。它们来到世上只是为了完成生命周期循环:出生,成长,繁殖,死亡。刚开始时,它们只是水生蛹,当繁殖季节来临,蜉蝣(经过短短两天的“童年”后)变为成虫后它们的时间就只能一分钟来计算了。
雌蜉蝣经过繁殖产卵,5分钟后即死亡,雄蜉蝣可以再活2——3天。蜉蝣生命虽短,但它们的存在可以显示水污染的程度,因为蜉蝣语垃圾和水藻为食。
蜉蝣是一类原始而美丽的昆虫,起源于石炭纪,距今至少已有2亿年的历史,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。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,全世界已知约30-50种,我国已知约36种。蜉蝣体形细长,体璧柔软。复眼发达,单眼3个。触角短,刚毛状。口器咀嚼式,但上、下颚退化,没有咀嚼能力。翅膜质,翅脉网状。前翅很大、三角形。后翅退化,明显小于前翅。翅脉原始,休息时翅竖立在背后面。雄虫前足延长,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,以利于繁衍。腹部末端两侧着生1对长的丝状尾须,一些种类还有1根长的中尾丝。蜉蝣成虫常在溪流、滩湖附近活动。根据其对水域的适应与要求,可用于检测水域的类型和污染程度。一生经历卵、稚虫、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,是昆虫中唯一有2个具翅成虫期(亚成虫与成虫)的类群。蜉蝣变为亚成虫后还要脱皮成为成虫,而亚成虫形似成虫,但体表、翅、足具微毛,色暗,翅不透明或半透明,前足和尾须短,不如成虫活跃,这种特殊的发育过程被称为“原变态”。蜉蝣的.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淡水栖息地,滤食水中藻类及颗粒食物,或是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。水生的稚虫要在数星期至1年,或更长的时间内经历10~50次的蜕皮才能进入蜉蝣特有的陆生、有翅、亚成虫阶段。亚成虫随后经过蜕皮,变成成熟的成虫。亚成虫及成虫不饮不食,寿命极短,只能存活数小时,多则几天,它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繁衍,故有“朝生暮死”之说 。
世界上生命周期最短的生物2
浮生一梦,仍可过得绚烂静美。
曾遇到一句美句,广为运用“生如夏花绚烂,死如秋叶静美”。引得我每每闲下来,总是不得安宁地想着:我的人生是什么样的?
无奈没有夏花夺目,没有秋叶静美。风高云淡似乎远了,轰轰烈烈似乎重了。
蜉蝣,蜉蝣,一下猝不及防跌进我的脑子里。
蜉蝣,自然界中渺小如尘的生物,食物链的底层。不,也许那都算不上。但它仍是那样活着,以它自己的方式。我并不曾见过它的样子,却以文字形式见了它成千上万次,它总出现在紧迫短暂、弱小的代名词里,与浮生一梦等词挂上钩。
但我也曾听说过“蜉蝣渡海”。它是怎样渡的,为什么要渡,它成功了吗?那我也无从而知,但已足以证明它不简单。
我想着它怎样晃晃悠悠向汪洋大海游去,一路上也许有海浪大作,将它怎样无情地拍进海里;也许作文有深海鱼只,它又是怎样险脱其口;它是怎样坚毅地,对,坚毅地继续前行;它也许就在一次小小海浪里死去了,在一只小小海鱼口中丧生了。
但我仍固执地认为,坚毅是可以用来描绘它的。
那也许只是传说中的事。
但我想,世上每个人同这个世界相比不都只是一只蜉蝣吗?每个人都是弱小而软弱的,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弱小,明白自己的能力和位置,但我们仍是这样活着——这样不甘的、努力的、不求安逸的、拼命前行的活着。
没有什么比蜉蝣更适合我们了。
我也曾为一次两次生活中的失意而沮丧。曾经一度认为——放弃,也许并不是不光彩的事吧,至少我努力了。但我却终于意识到内心的渴求,如同渡海的蜉蝣,渴望成功,渴望终点,不惜粉身碎骨。
浮生一梦,即便为蜉蝣——
仍可活得倾心尽力,过得绚烂静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