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
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,众所周知责任心是我们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之一,那么大家知道父母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吗,下面就让小编来教各位父母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吧!
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1
1、对自我的责任意识
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指:包括自主、认真学习,对自己的学习负责;自己的事自己做,对自己的生活负责;珍爱生命,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等三方面。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和根本。一个人首先表现出能对自己负责,才有觉悟和能力对别人负责,乃至于对社会、民族、祖国等的负责。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学生,就无从谈起对家庭、同伴、集体、社会负责。
2、对家庭的责任意识
孟子认为对家庭的责任是“事父母”、“畜妻子”,这是一个人不可以推卸的责任。一个人实现了对家庭的责任,人生也会备感幸福。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是指:作为家庭的一位成员,不应单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保护,不因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,而是要保护所有的家庭成员,对他们负责,使家庭幸福美满,大家愉快健康。
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:对家庭的支持,如帮助做家务;对家人的尊敬,如尊重长辈,在重要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等。
3、对同伴的责任意识
人生于世,不能光想着自己,心中要有他人,不仅要对自己负责,还要对他人负责。对人负责对己负责是相辅相成的。具有这种责任意识的人才会尊重、关心、理解、信任他人,遇到别人有困难时会挺身而出。
在学校环境中,学生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同伴。对同伴的责任意识就是指:个体自觉地、有意识地尊重、帮助同伴并且履行自己的承诺,如果承诺没有实现,就应能主动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。当同伴有困难时也要助上一臂之力等等,这才称得上对同伴负责。
4、对集体的责任意识
我们立身的集体,需要每个班级成员去关心去过问,为其良好发展出谋出力,作为学生应该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他人合作,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贡献而感到骄傲与自豪。对于学生来说,集体主要是指学生所处的班级和学校。对集体的责任意识是指:对自己所属的集体,即班级、学校的发展、荣辱等负责。主要表现为:关心集体,热爱集体,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,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敢于面对,敢于挺身而出去解决,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。
5、对社会的责任意识
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,主张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意思就是说,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,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对国家的责任、对社会的责任是全部人生责任中最崇高的一种责任。同时,在国际交往中,既要维护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,又要尊重别国的尊严和国际友人的尊严。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是指: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、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,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,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,正确处理与集体、社会、他人的关系。而对于学生来说,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:关心热爱自己的国家,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,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等。
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2
1、家长要做好榜样,注重身教
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,父母首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。无论是在对待工作上,在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交往活动中,都要体现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。其次父母对待自己的父母、兄弟、姐妹也要由负责的态度。久而久之,父母富于责任的言谈举止会在无意中被子女模仿、认同、内化,从而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。可以说,大人的身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切实有效的方法。
2、给予孩子一定的职责
经验告诉我们,相信孩子,让他们对自己的事情负责,孩子才会有责任意识。如果凡事都由父母做主或者代劳,孩子负责的对象就会缺失。如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加入适当的劳动教育,给孩子一定量的家务劳动,长期坚持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。因为,每个孩子都应当拥有一定的职责和任务,并且为这些任务负责任。一些看似细微的任务,不但能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,还会促进儿童对自我价值的积极态度。当孩子们完成任务后,应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及指导。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明确、清晰的评价。
3、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
选择是一种权利,也是某种努力的体现,孩子喜欢拥有选择,而且选择会帮助他们变得独立自主、充满自信与自我约束。为什么说赋予孩子职责、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能够培养其责任意识呢?一是从生命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,每个人都是而且应当是自己生命的主人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人只有成为自己的主人,才能要求他对自己负责,从而也对他人负责。二是从个人存在的基本价值和需要出发,每个人要活出尊严,就需要拥有自主的空间和选择的权利。赋予孩子一些适当的权利、自由和选择,他才会积极地完成任务,并在履行职责中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。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,对于儿童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。
4、恰当地运用赏罚法则
除正面、直接的教育外,对孩子责任行为的强化也是培养其责任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。孩子由于年龄小,能力有限,其责任行为常常表现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,如自己收拾玩具、整理书包、打扫房间等。作为父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,要善于观察、及时发现孩子的良好的表现和行为,并给予及时的强化(表扬、奖励),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,促进其责任行为的`再次出现。如果父母对此视而不见,甚至吹毛求疵,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不利于其责任意识的发展。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,常常会伴随着产生某些不良后果。比如不注意整理房间而找不到需要的东西,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挨批评,答应他人的事没做到而导致被不信任等。对此,父母要有正确认识,不必过于担心,正好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教育。所谓自然后果惩罚法,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,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,从而在内心树立起责任意识,以避免类似不良结果的再次发生。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,可以很好地养成孩子的责任意识,提高其责任行为的自觉性。
5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
采用民主、信任、友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抚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。许多研究表明,家教方式与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,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塑造出孩子相应不同的人格心理,进而直接影响到儿童责任意识的发展。一般而言,生长在专制型家庭的儿童,往往消极、退缩并具有逆反心理,表现为能力低下、自主性差、待人刻薄、冷漠;生长在溺爱型家庭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,他们大都十分任性,缺乏责任意识和应变能力,在与人交往上表现为不合群与怯懦;而民主型家庭培养出来的儿童,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,他们与人友善,善于合作,乐于承担责任。因此,父母应当作风民主,为孩子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间,能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兴趣及正当需要,并引导其作出选择或决定;对子女不正当的要求,则应及时给予说服教育或行为暗示。
6、在交流沟通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
现在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沟通。经常跟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、人事来往,请孩子谈谈看法,或者出出主意,并且虚心向孩子求教,听取孩子的建议并予以采纳,给孩子具体的生活情境和选择的机会。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,孩子心中就会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。
同时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多唠叨和提醒,要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,表现出对孩子认真而亲切的态度。家长要冷静对待孩子的生气,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,让他们体会冷静的必要性。